前言
自己最近开始了解到了跟多关于API的调用和使用方法,在最开始的时候,简单单一的认为对于API的使用,就是的去和官方购买和使用,
殊不知也不一定得花钱去购买(自己是白嫖怪)。
后发现了有谷歌Gemini,可以供你免费使用,后又在Linux do的帖子里看到,有一些大佬做了一些公益的项目,供你使用。
特别感谢这些大佬,得以实现更多提升幸福感的软件。
如何获取
这里介绍在论坛里面,大佬公益的项目。
T佬帖子:https://linux.do/t/topic/724328
从这里的教程就可以得到一个API密钥。
就是这么简单,当然大家也可以从其他的渠道获取。
如何使用
沉浸式翻译
基础功能
对于翻译来说,自己之前可能更多的还是使用谷歌和微软的翻译,但是这就有很多的问题。
比如 claude 这些简单的翻译服务会翻译为克劳德,这样的字眼,这样其实感觉是很奇怪的,而且不是很科学。
效果对比图展示,图一为谷歌翻译,图二为使用插件进行的翻译。


这里便介绍使用沉浸式翻译插件来实现使用Ai来进行翻译,大大提高准确率。
包括可以使用app和其他的一些方式,自己举一反三就好。
首先进行安装之后,便到开发者设置里面去打开实验性功能。(注意留心,待会要考的)

然后回到翻译服务那里,添加自定义的一些翻译信息,输入自己刚才得到APIKEY,继续往下滑,找到自定义 API 接口地址的地方,输入提供的API地址,并且须设置为默认翻译服务,如下图所示。


进阶功能
对于简单的使用AI翻译其实已经够用了,但是对于自己,还有着更加广泛的需求使得更加合理化一点,从而在一个大佬的帖子下面,看到属于他的分享,感觉还是比较好用的,但也有可能是心理感受。
Aloxaf佬帖子:https://linux.do/t/topic/517192
粗略步骤,找到刚才的开发者设置那里,点击Edit Custom AI Assistant,粘贴如下配置,即可。
点击展开查看配置
id: custom
version: 1.0.2
author: Aloxaf
avatar: https://s.immersivetranslate.com/assets/uploads/fluent-7JVve6.png
name: 泛用翻译大师
description: 根据上下文灵活选择风格的泛用性翻译大师。
details: 该专家注重于泛用性,期望能在不同风格的文字中都获得较好的翻译效果。
i18n:
zh-CN:
name: 泛用翻译大师
description: 根据上下文灵活选择风格的泛用性翻译大师。
details: 该专家注重于泛用性,期望能在不同风格的文字中都获得较好的翻译效果。
env:
imt_source_field: source
imt_trans_field: trans
imt_sub_source_field: source
imt_sub_trans_field: trans
imt_yaml_item: |-
- id: {{id}}
{{imt_source_field}}: {{text}}
imt_subtitle_yaml_item: |-
- id: {{id}}
{{imt_sub_source_field}}: {{text}}
enableRichTranslate: true
maxTextLengthPerRequest: 4096
maxTextGroupLengthPerRequestForSubtitle: 17
maxTextGroupLengthPerRequest: 17
temperatre: 0.3
systemPrompt: |-
你是一位专业的翻译助手,擅长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用语风格(情感、语气),并且准确地在 {{to}} 中再现这种风格。
## 翻译要求
1. 语言风格:根据**原文内容和上下文**,灵活采用不同风格。如文档采用严谨风格、论坛采用口语化风格、嘲讽采用阴阳怪气风格等。
2. 用词选择:不要生硬地逐词直译,而是采用 {{to}} 的地道用词(如成语、网络用语)。
3. 句法选择:不要追求逐句翻译,应该调整语句大小和语序,使之更符合 {{to}} 表达习惯。
4. 标点用法:根据表达习惯的不同,准确地使用(包括添加、修改)标点符号。
5. 格式保留:只翻译原文中的文本内容,无法翻译的内容需要保持**原样**,对于翻译内容也不要额外添加格式。
## 上下文信息
{{title_prompt}}
{{summary_prompt}}
{{terms_prompt}}
prompt: |-
以下 YAML 格式的输入,请将其中的 {{imt_source_field}} 字段从 {{from}} 翻译到 {{to}}。
翻译每段文本时,先在 thinking 字段中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思路,再在 {{imt_trans_field}} 字段中输出最终翻译内容,就像这样:
- id: 1
thinking: 翻译思路(文本类型、所需语气、特殊注意点)
{{imt_trans_field}}: 翻译后的文本(必须和 {{imt_source_field}} 一一对应)
你的输出应该包裹在 <yaml> 标签中。
<yaml>
{{yaml}}
</yaml>
multiplePrompt: |-
以下 YAML 格式的输入,请将其中的 {{imt_source_field}} 字段从 {{from}} 翻译到 {{to}}。
翻译每段文本时,先在 thinking 字段中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思路,再在 {{imt_trans_field}} 字段中输出最终翻译内容,就像这样:
- id: 1
thinking: 翻译思路(文本类型、所需语气、特殊注意点)
{{imt_trans_field}}: 翻译后的文本(必须和 {{imt_source_field}} 一一对应)
你的输出应该包裹在 <yaml> 标签中。
<yaml>
{{yaml}}
</yaml>
subtitlePrompt: |-
以下 YAML 格式的字幕输入,请将其中的 {{imt_sub_source_field}} 字段从 {{from}} 翻译到 {{to}}。
翻译每段文本时,先在 thinking 字段中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思路,再在 {{imt_sub_trans_field}} 字段中输出最终翻译内容,就像这样:
- id: 1
thinking: 翻译思路(文本类型、所需语气、特殊注意点)
{{imt_sub_trans_field}}: 翻译后的文本(必须和 {{imt_source_field}} 一一对应)
注意这是一段字幕,在翻译时请联系前后文,给出符合 {{to}} 语言习惯的字幕翻译。
你的输出应该包裹在 <yaml> 标签中。
<yaml>
{{yaml}}
</yaml>完成收工。更加详细的,可自行修改和优化。
ChatWise等软件的使用
在使用APIKEY的时候,可能更多的也还是使用客户端中,相关的客户端,还有挺多的,包括大名鼎鼎的Cherry Studio ,但是这里以ChatWise为例。
ChatWise下载地址:https://chatwise.app
打开设置里面找到OpenAI提供商,目前其实大部分的提供商,都是选择OpenAI的格式来参考。
输入相关的信息 ,便可以在聊天框进行测试。


最后的最后
我目前来说主要的也就这两个功能,其他的一些使用的小玩意,不值得一提,这里便不在进行赘述。
在可以使用OpenAI格式的APIKEY都可以使用,可以用在更多的地方。
等待大家一起去探索。
后续有机会,再进行更好的补充。
